东至发现李鸿章撰写的墓志铭-凯时尊龙

欢迎访问池州市档案馆网站!

| | | | |

东至发现李鸿章撰写的墓志铭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档案局 发布时间:2015-04-14 15:16

  □秦爱国 姚北生 实习生 葛珺 本报记者 郑静 文/图

 

    近日,东至县发现了李鸿章为晚清名人周馥父亲周光德亲自撰写的墓志铭。由于李鸿章所撰写的墓志铭寥寥可数,所以这块墓志铭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目前东至县档案部门正在进行研究和拓片保存。

    李鸿章书写墓志铭的主人是谁?

    2014年年末,池州市东至县周氏文化研究会筹备处在晚清名人周馥的父亲周光德墓冢所在地发现了两块墓志铭,经文物专家考证,这两块墓志铭分别由清代名人李鸿章和孙家鼐撰文书写。

    碑文分别立在墓冢的正后方,碑体整体保存完好而且字迹清晰,主要记载着墓主人周光德的生平和功绩。由这块李鸿章撰写的墓志铭可知周光德“平生持躬艰苦,治家以礼,虽遭艰困,不肯乞贷于人。教子弟严而有法,性慷慨,好善谋忠,友信乡里”。被“推恩封为光禄大夫,妣皆为一品太夫人”,所有这一切,是因为“积厚流光,讵无自而然哉”。周光德一生虽不及禄,但应验了“修德获报不及其身,必及其子孙”。

    周光德是谁?在其去世之后李鸿章为何为其亲自撰写墓志铭呢?周光德的儿子周馥又与李鸿章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

    记者从东至县档案馆所掌握的历史资料中了解到,在安徽建德(今东至县),有一个周氏家族,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枝繁叶茂、绵延昌盛、人才辈出,令人瞩目。周氏家族兴起的第一代人,是周馥。周馥祖父周乐鸣时,其家因靠近县城,得此交通便利,农商兼营,渐成缙绅之家,家业兴盛。周馥父亲周光德,为人慷慨好义,施财助人而不图报,幼与袁家山王全情好如兄弟,王逝后,光德受王姓族人之托,代王之孤儿照管家业,十数年后,家业倍增,而光德却丝毫无染,直到王子成婚后,才将家业完全交其自理,乡人对此深为赞叹。

    “李鸿章为周光德写墓志铭不仅仅因为周光德本人品德极高,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李鸿章与周光德的儿子周馥的关系极为密切。”东至县周氏文化研究会筹备处负责人、东至县委党校副校长谢忠惠介绍说,周馥自1861年入李鸿章幕府办理文案,直到1901年李鸿章病逝,前后担任李鸿章幕僚近40年,成为跟随李鸿章时间最长的幕僚。同时,他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内政及外交,建树卓著,得到李鸿章的高度评价。

    李鸿章与周馥的关系极其密切

    在研究周氏家族的所有学者中,都免不了要谈一谈周氏家族兴起的第一代人——周馥。周馥与李鸿章之间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呢?记者从安徽省档案馆和东至县档案馆中也查询到许多有关两人的档案材料,记者也对此进行了梳理。

    据东至县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周馥受知于李鸿章始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1861年,周馥因避战乱辗转到尚由清兵占领的省城安庆,以为人代写书信谋生,此时李鸿章已投身于曾国藩幕府,成为湘军的一员。1862年,李鸿章受曾国藩之命组建淮军。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鸿章看到了周馥代朋友写的一封书信,对周馥的字十分欣赏,即派人招来担任总文案,周馥遂成为李鸿章的幕僚。这是两人共事的开始。对于周馥来讲,能够进入李鸿章幕府,既能解决经济问题,又能为日后入朝做官创造条件,同时又能通过实际事务的磨练增长才干。而对于李鸿章来说,通过乡谊和地缘关系,把安徽省的人才笼络到自己身边,能够壮大自己的势力和巩固政治地位。

    周馥时来运转,亦步亦趋地跟随李鸿章走上了仕途之路,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周馥自进入李鸿章幕府后,即跟随李鸿章镇压太平军、筹划北洋海防、治理直隶和山东水患、参与甲午战争等,成为李鸿章的得力助手。同时,李鸿章也没有忘记周馥的功劳,一有机会即保荐周馥的职务。

    中日甲午战争中,周馥是李鸿章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创办了天津电报局、天津机器局等洋务事业,并主持建立天津水师学堂和北洋武备学堂,参与了北洋海军的建立。还将毕生治水之法写成《治水述要》一书,是我国治水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但在早期,他的官运并不亨通。1899年,慈禧召见周馥,原有“授河督”之议,但因“有阻之者”而搁置,李鸿章对此极为气愤,曾与友人言:“吾推毂天下贤才,独周君相从久,功最高,未尝一自言,仕久不迁。今吾年老,负此君矣。”中年之后,周馥才先后被任命为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加兵部尚书衔,又迁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再迁两广总督。

    1901年11月李鸿章去世,当时正值中俄签订条约之时,在他死前,病榻前站着强迫签约的俄国公使。幕僚周馥到时,李已著殓衣,呼之犹应,不能语,延至次日午刻,目犹瞠视不瞑。周馥抚之哭曰:“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经手未了事,我辈可以办了,请放心去罢!”李鸿章“目乃瞑”,享年78岁。李鸿章去世后,周馥襄办八国联军侵华后的残局,慈禧得以从西安返回北京,之后他兴办学堂,发展近代工业。当清廷决定在京师及李鸿章原籍和立功省处建祠后,周馥积极奏请朝廷尽快将李鸿章事迹付诸国史馆立传,并在山东建立专祠。晚年时他仍十分感念李鸿章,曾赋诗以示纪念,对李鸿章之情,可见一斑。

    李鸿章撰书的墓志铭价值极高

    由于李鸿章所撰写的墓志铭寥寥可数,所以李鸿章为周馥父亲周光德撰写的这块墓志铭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那么李鸿章一生为别人写过多少墓志铭呢?据东至县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在已被证实的史料中,李鸿章除了为周光德,还为家人、段光清和淮军将领等写过墓志铭。

    李鸿章与母亲十分亲厚,特殊的身世使李母不仅吃苦耐劳,泼辣能干,遇事有“豁出去”的气概,而且有很高的智慧。她善于治家,前半生非常辛苦,后半生极其享福,屡受皇恩。她活到83岁,比丈夫李文安多活了28年。晚年跟着两个当总督的儿子过,享尽天下荣华富贵。李母灵柩从武汉运回磨店乡后,合葬夫墓,李鸿章为其撰写墓志铭。

    李瀚章与李鸿章之间兄弟感情非常深厚,兄弟二人都官至封疆大吏,手握重权,1899年,李瀚章在合肥老家去世,李鸿章垂泪亲笔为之撰写墓志铭,满纸深情,对于乃兄的无限感激、悼念溢露无疑。

    李鸿章为安徽望江人何俊写墓志铭是因为何俊之子何芷舠娶孙家鼐的兄长之女,而李鸿章之兄的女儿嫁给了孙家鼐的侄子,两人是姻亲。李鸿章素来知晓何俊在江苏的“政绩”与人品,所以于何俊去世十六年,终于在太平军全军覆灭得以运回江苏在句容建墓安葬时,在已任职武英殿大学士、直隶总督的位置上,为其写墓志铭,并自称“姻愚弟”,既是彰显对何俊的评价,也有怀念的寓意。

    段光清,是宿松县仙田庄段家老屋人,曾官至清咸丰年间吏部左侍郎、光禄大夫,是一品大员,因其精明能干,善断疑案而被时人称颂为“段青天”。据《安徽省志》记载,段光清少有大志,颇负勤学好问之名。初以举人大挑,任建德县知县,后历任浙江慈溪、海盐、江山、鄞县知县、宁波知府、宁绍台道台、浙江盐运使、按察使等。其曾获咸丰皇帝五次召见,在咸丰四年以80岁高寿去世,李鸿章为其撰写墓志铭。

    李鸿章与淮军及淮军将领则是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李鸿章因有淮军这支武装以自重和显荣,淮军将士也因有李鸿章这个总首领而得到生前的荣誉地位及身后的褒谥祭典。就任直隶总督后,李鸿章利用自己优越的政治地位,登高一呼,部下群起响应,在淮军的兴起之地、转战之区和管辖之所修建昭忠祠、义阡享堂、公所、会馆,并编修《昭忠录》,为部下撰写墓志铭、墓表、神道碑,在他的光绪年间的奏稿以及《光绪朝硃批奏摺》中,保留着不少他为淮军旧部请求死后恤典、修建专祠、袝祀淮军昭忠祠、国史馆立传、封妻荫子的奏摺(片),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因此,李鸿章一生亲自撰书的墓志铭寥寥可数,此次东至县档案馆与周氏家族发现的李鸿章为周馥父亲撰写的墓志铭更显价值,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研究和拓片保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