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古风悠悠 初七唱到十五-凯时尊龙

欢迎访问池州市档案馆网站!

| | | | |

傩戏古风悠悠 初七唱到十五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档案局 发布时间:2015-04-14 15:14

      □王叙德 刘丽华 本报记者 郑静

            每年的贵池傩戏表演从正月初七持续到正月十五。正月初六晚上,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梅街村村民陆陆续续赶到村里的祠堂外,商量着为期9天的传统傩戏该如何进行。

    村民们聚合完毕后,由年首派两名村民悄悄去祠堂里将装“脸子”的箱子“偷下来”,之所以悄悄地“偷”,主要是为了不惊动祠堂里的列祖列宗。取来扮演傩戏需要的“脸子”后,送到村里的傩神庙或社公庙的神台上。

    今年春节前夕,贵池区档案馆也是向社会公布了安徽古老稀有剧种之一——“贵池傩戏”的一些馆藏史料,希望更多的人对“贵池傩戏”这个古老戏曲艺术形式有所了解。

    贵池档案馆公布贵池傩戏史料

    翻阅贵池区档案馆所提供的有关“贵池傩戏”的一些馆藏史料,记者得知,贵池傩戏的形成,起源于对昭明太子的祭祀活动。

    据清代贵池文人郎遂编辑、刊梓的《杏花村志·卷九》中的《池州昭明会记》载:“池故事八月十五为梁昭明千秋。其朔,遣曹老一人骑奇而告庙,谓之‘列马’……是日,诸家扮会迎神者,所扮为关壮缪,为城隍,为七圣、二郎,为玄坛。其扮也,则各骑乘、奉面具,或于东门之通济桥,或于南门之狮子口……薄莫(暮)而毕,面具交还明年之扮演者。”晚唐诗人罗隐《文孝庙》一诗云:“秋浦昭明庙,乾坤一白眉,神通高学识,天下神鬼师。”(《杏花村志》卷八)说明这种祭祀昭明太子的活动至少在晚唐时期就有了。

    贵池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从以上史料中可以推断,这或许就是贵池傩戏的萌芽。“贵池傩戏一般只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七至十五祭祀时择日演唱。演员和观众都是本宗族成员。各宗族之间在演出日期安排、剧目顺序、演出形式,以及剧本、唱腔、面具、服饰、道具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与当地的习俗风尚、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

    据贵池区当地研究傩戏的人介绍,贵池傩戏演出分三段体,即傩仪、傩舞-正戏-傩舞、吉祥词,演出前后,有隆重的“迎神下架”、“送神上架”和“请神”、“朝庙”等仪式。

    据贵池区刘街乡姚街《姚氏宗谱·信仰篇》记载:“每年正月人日(初七)、元宵两夜演之。演时,铳爆鼓乐,喧阗达旦,而元宵凌晨,更以卤簿至青山庙、文孝祠,俗谓之‘朝庙’。此俗南边、西华、姚村皆同,惟姚村附近,先到后归,相传为尽地主之谊云。”

    一些研究专家认为,贵池傩戏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誉有“戏曲活化石”之称。它对研究我国古代戏曲、文化、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宗教衍变都有一定的价值。

    表演傩戏的当地村民自己编书

    贵池区梅街镇梅街村村民许来祥可以算得上表演贵池傩戏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许来祥今年53岁了,平时在当地做点小生意,参与贵池傩戏的表演已经超过了20年,而最近几年里,许来祥凭借着自己对贵池傩戏的钻研和发扬,曾自己研究、编写并出版书籍《傩韵》,在前年春节期间,还组织近20人的表演队伍到上海表演“贵池傩戏”。

    许来祥的女儿告诉记者,在过去,她的家里有好多本贵池傩戏的剧本,只要农闲时,父亲许来祥就会对着这些剧本进行认真的研究,对方言、唱腔等仔细地推敲,并综合归纳,最终许来祥自己也编写了一本书籍《傩韵》,并在2014年进行了出版。

    “我们贵池傩戏,其宗教色彩也比较浓厚,在过去,女性是不能参与表演的,所有的演员都是男性,演员在穿戴面具和戏服之前都要洗澡,以示对神灵的尊敬。在以前的时候,女孩子想看傩戏也只能在外围观看,中间的位置都要留给男性。”许来祥的女儿说,如今,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过去的那些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就没有了,但是对于傩戏的尊敬之情还依然未变。

    许来祥的女儿介绍说,在当地,每年春节正月初六之后,贵池傩戏就正式开始表演了,由于这个戏种带有非常浓重的宗族色彩,所以非常受当地村民的喜爱,甚至有些打工的村民要等到正月十五傩戏正式结束才离开家到外地打工,“贵池傩戏的演员全都是我们的村民,大家为了能够每年春节在傩戏中表演,都推迟行程。”

    在许来祥的组织下,很多村民都加入到贵池傩戏的表演中来,很多村民带着贵池傩戏远赴德国、匈牙利、韩国、法国、新加坡、奥地利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全村村民盛情迎接傩戏表演

    正月初七一大早,村民们开箱将脸子搬出,由村里辈分高、有威望的族长用干净的布沾上檀香或柏枝浸泡的清水揩拭,俗称“开脸子”,然后用木棒撑起脸子插在箱子上,然后由八人抬着,年首在前,旗锣铳伞开道,铳炮连天,一路烧香纸、放鞭炮,盛世还有龙灯、走马灯和抬阁,尽情欢舞,浩浩荡荡地将脸子迎进祠堂。在连续不断的山铳和爆竹、锣鼓声中,由专人将“箱子”或“龙亭”上的面具一面面依次按规定摆在“龙案”上,谓之“迎神下架”,当晚贵池傩戏的演出便正式开始。

    许来祥的女儿介绍说,每年的贵池傩戏表演要持续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贵池傩戏的最后一晚演出。正戏演过,吃夜餐后继续演出奉行酬神仪式的《新年斋》或《问土地》,然后烧纸放鞭炮,敲锣打鼓送神。其送神诗曰:“一年兴一年,买马置庄田,合门齐发迹,富贵子绵绵。”咏诗毕,将脸子装箱,恭送到祠堂神台上。

    许来祥的女儿告诉记者,贵池傩戏演出剧目有两类:一是以舞蹈为主,以“乐神”为目的的傩舞与吉祥词。傩舞有《舞伞》、《打赤鸟》、《魁星点斗》、《舞古老钱》、《舞回回》等;吉祥词有《新年斋》、《问土地》、《问社公》和《散花》等。另一类剧目是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的正戏(又称“本戏”),有《刘文龙赶考》、《孟姜女》、《章文显》、《摇钱记》(又称《摆花张四姐》)、《陈州放粮》、《花关索》和《薛仁贵征东》等,另外尚有《包文拯犁田》、《黄太尉》、《斩泾》和《姜子牙钓鱼》等业已失传。

网站地图